以色列和埃及一起反對伊斯蘭國家

(Barbara Faccenda 教授)以色列和埃及在擊敗伊斯蘭國 (IS) 埃及分支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 當伊斯蘭國的埃及分支——西奈省——被擊敗時,動蕩的西奈半島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仍不清楚,這些便利盟友的利益可能會開始出現分歧。

北西奈半島的埃及聖戰武裝分子對埃及和以色列安全的威脅始於 2011 年,早在他們於 2014 年 XNUMX 月宣布與伊斯蘭國結盟之前。

在加入“伊斯蘭國”之前,聖戰分子的目標之一是造成兩個鄰國之間的關係裂痕:天然氣管道襲擊導致以色列和埃及經濟關係破裂,而以色列南部的跨境襲擊則推高了兩國關係。外交官們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後來,在2013年,聖戰分子瞄準了一系列軍事目標,次年,隨著與伊斯蘭國的聯繫以及軍事能力的增強,他們不僅對以色列而且對國際社會構成威脅。

2015年,西奈省“伊斯蘭國”發起了一系列襲擊:圍攻西奈北部城市謝赫·祖韋德,目標是國際維和人員; 在地中海用反坦克導彈擊中了一艘埃及船隻,並在西奈半島上空用藏在汽水罐中的爆炸裝置擊落了一架滿載俄羅斯遊客的飛機。

很可能正是這些事件導致以色列決定加大對埃及反恐行動的參與。 僅從反恐的角度來看,兩國之間的合作是明智的,但要記住,儘管以色列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埃及政府及其機構保持穩定,但它已經堅定的利益,使西奈半島不被用作對其領土發動攻擊的地方。
以西奈半島的聖戰基礎設施為目標,類似於以色列近年來對敘利亞的襲擊,可能會動搖埃及本已脆弱的穩定。
儘管如此,以色列保留了與埃及不同的優先事項:在發生軍事意外時的戰略餘地。
《戴維營協議》簽署 40 多年後,這兩個昔日敵人之間的關係不能被認為是友好或信任的。 該協議以及隨後於 1979 年簽署的正式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將西奈半島確立為埃及(蘇伊士運河以西)與以色列邊界之間的緩衝區。 《安全條約》附件限制埃及軍隊在西奈半島的部署。 然而,自2011年以來,以色列允許埃及抓捕聖戰組織; 條約允許的“商定活動”,並由駐西奈國際維和部隊多國部隊和觀察員(MFO)定期監測,負責監測和監督協議的執行情況。
以色列沒有興趣正式修改《和平條約》,並阻止了對《多國部隊條例》的修改。 當(如果)聖戰分子被擊敗時,以色列期望埃及軍隊再次部署為符合條約限制的部隊結構。

另一方面,埃及更願意軍隊留在西奈半島。 埃及軍隊在整個西奈半島建立了基地和控制點。 他重建了機場,並將軍事基礎設施插入北西奈半島首府阿里什的民用機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埃及通過法國飛機、中國武裝無人機以及俄羅斯武器的各種合同來建設自己的軍事武庫。 埃及決定與美國簽署前幾屆政府反對的軍事協議,即通信互操作性和安全協議備忘錄(CISMOA),該協議允許轉讓“敏感”的美國國防技術,這表明開羅有興趣獲得美國的軍事裝備越來越先進。

以色列和埃及一起反對伊斯蘭國家

| 意見, PRP通道 |